News Center
維生素E
維生素E
是脂溶性維生素的一種,是具有α-生育酚活性的一類物質。它包括8種化合物,其中α-生育酚生物活性最高,故通常以α-生育酚作為維生素E的代表進行研究。
人體缺乏維生素E會引起許多疾病,如出現視網膜蛻變、臘樣質色素積聚、溶血性貧血、肌無力、神經退行性病變、小腦共濟失調等,過量攝入>800mg/天,有可能出現中毒癥狀,如視覺模糊、惡心、腹瀉等。 如補充維生素E制劑,每日≤400mg為宜,抗氧化劑攝入過多,有時會起到“促氧化”的效果。
由于維生素E有抗氧化的作用,故許多人喜歡補充維生素E延緩衰老。天然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可能由于含有的膳食纖維、植物固醇、單不飽和脂肪酸等成分協同作用、互相促進,起到有效的抗氧化作用,但維生素E補充劑不一定起到相同的作用哦,如人工干預男性吸煙志愿者5~8年期間每天補充維生素E,發現維生素E干預對男性吸煙者的總體死亡率并沒有影響。維生素E表現出的這種兩面性可能與其復雜的生理功能和化學行為有關,因此,不要盲目崇拜維生素E藥丸。
有些女性喜歡補充維生素E美容養顏。維生素E是皮膚良好的潤膚劑,有防治黃褐斑的功效,如研究表明同時使用含維生素C、維生素E和阿魏酸的抗氧化制劑和廣譜防曬類產品,能夠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最佳的光防護效果。
既然維生素E不能缺乏也不能過量,那到底多少才算合適呢?我國推薦的成人適宜攝入量是14mg α-TE/d(α-生育酚當量),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:小麥胚芽,硬果、種子類,豆類及其他谷類,棉籽油、大豆油、芝麻油、玉米油等植物油,如果你飲食均衡,一般不會缺乏。
維生素K
維生素K
亦是脂溶性維生素大家族的一員,最大的作用就是參與機體凝血功能,又稱凝血維生素,其主要作用包括:
(1)防止新生嬰兒出血疾病;
(2)預防內出血及痔瘡;
(3)減少生理期大量出血;
(4)促進血液正常凝固。
另外,它還與骨骼健康有關,國外很多文獻都提到了維生素K對于骨代謝的影響,以及對鈣的吸收的影響。
維生素K存在形式有四種,天然形式:K1、K2(脂溶性,吸收需要膽汁);人工合成形式:K3、K4(水溶性,吸收不需要膽汁)。最主要的是維生素K1、K2,其中維生素K1主要從綠色植物中提取,例如菠菜、甘藍、卷心菜、生菜、西蘭花,維生素K2主要由腸道細菌合成。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(2018版)推薦成人維生素K每日適宜攝入量約為80ug/d,由于人體日常對維生素K的需要量很少,且維生素K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,體內細菌也能合成,正常人群每日多攝入深色綠葉蔬菜一般不會缺乏。
但當以下情況發生時,維生素K常易缺乏,需要進行維生素K治療:
① 脂溶性維生素K因膽汁不足而吸收減少,如膽瘺、梗阻性黃疸、肝臟疾病引起的出血;
② 早產兒及新生兒出血;
③ 大劑量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,因腸道內正常菌被抑制,導致維生素K缺乏而缺血;
④ 口服香豆素過量引起的出血;
⑤ 長期應用水楊酸鹽類,因肝臟利用維生素K受干擾,導致凝血酶原過低性出血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新生兒由于各種原因尤其易出現維生素K缺乏癥,如孕婦產前使用某些影響維生素K代謝的藥物;胎盤對維生素K的透過率較低,胎兒肝酶系統尚不成熟,維生素K合成不足,導致新生兒的維生素K儲存有限;母乳中維生素K水平較低;新生兒腸道內可合成維生素K的菌群缺乏,導致維生素K合成不足等原因。
治療:我國治療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可遵醫囑采用維生素K1靜脈注射,10—20 mg/d,3—5 d。有嚴重凝血功能異常、常規劑量維生素K替代治療療效欠佳或由于維生素K拮抗劑,如華法林造成凝血功能異常的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患兒可給予較高劑量維生素K。
預防《實用新生兒學》第4版推薦:
孕母
妊娠最后3個月內,可遵醫囑維生素K1 10mg,im,共3-5次;臨產前1~4 h維生素K1 10mg,im或iv或于孕32—36周起維生素K 110~20 mg/d,po至分娩
新生兒 遵醫囑
(1)出生時維生素K1 2 mg,po或l mg,im,后2 mg每10 d,po,共10次;
(2)出生時維生素K1 2 mg,po或1 mg,im,后分別于1周和4周時5 mg,po,共3次。對于慢性腹瀉、肝膽疾病、脂肪吸收不良或長期應用抗生素的患兒維生素K1 1mg/月,im
乳母 遵醫囑維生素K1 5 mg/d,po
(注:im:肌肉注射 po:口服 iv:靜脈注射)
文章為轉載,僅作觀點分享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權,請及時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