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在一項對518例孕婦開展的膳食調查及營養評價結果中顯示,維生素A、維生素D和B族維生素的缺乏率可高達91%以上,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缺乏率達50%-70%。
妊娠期維生素需求量增加
妊娠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個特殊生理時期,孕婦在滿足自身健康需求的同時,還需要滿足胎兒(嬰兒)的正常生長發育需求。因此,孕婦作為一個高營養需求群體,對各種營養的需求都有所增加,維生素作為人體生命活動中的必需營養元素,其需求量更是大幅增加。除了目前廣受關注的葉酸、維生素D外,維生素A、維生素C和多種B族維生素的需求量也呈現不同程度的增加。
孕婦維生素水平受妊娠周期影響,在對4830名孕婦進行調查后發現,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水平在早孕期和晚孕期偏低,維生素C水平在晚孕期偏低,維生素D水平在中孕期和晚孕期的偏低,維生素E水平在早孕期偏低。
維生素水平的“雙向影響”
維生素與母體代謝
B族維生素作為母體代謝活動中重要的輔酶或輔酶前體,對維持正常物質代謝起著重要作用。缺乏或過量均會引起母體代謝的紊亂,引發多種妊娠期綜合癥,如先兆子癇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。
抗氧化維生素(如維生素A、C、E等)作為有效的抗氧化劑,在免疫系統和抗自由基方面發揮關鍵作用。抗氧化維生素的缺乏會導致母體免疫力低下,妊娠期高血壓等,另外孕期維生素A攝入不足會導致妊娠夜盲癥的發生。但過量補充也會帶來不良影響,如維生素C過量可導致草酸尿、高尿酸血癥。
維生素與胚胎發育
維生素作為輔酶(如B族維生素)和遺傳調節因子(如維生素A、D等)參與核苷、氨基酸代謝和基因表達,作用于胎兒身體發育、感官發育和腦發育中。維生素的缺乏可導致胎兒畸形、先天性缺陷、生長發育遲緩、早產、流產或死產等。長期大量攝入維生素也會帶來不良作用,過量攝入維生素A也會產生致畸作用,維生素E的過量補充可能會增加低出生體質量兒的分娩率。
維生素D和維生素K在胎兒骨發育中發揮重要作用。維生素D主要通過增加腸道對鈣磷的吸收來維持血漿中的鈣磷平衡,但孕期不可過量攝入維生素D,以防胎兒動脈硬化的發生。維生素K作為輔酶參與血液凝固和骨代謝相關的特定蛋白質的合成,孕期缺乏維生素K引起宮內胎兒維生素K不足,可導致胎兒顱內出血,重者胎死宮內,而孕期攝入大量維生素K則可引起新生兒黃疸。
維生素家族協同發揮作用
B族的維生素之間具有協同作用,葉酸、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三者共同參與同型半胱氨酸代謝,三者缺乏可導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謝受阻,造成其在體內蓄積,對胎兒和母體造成傷害。而低水平的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也會影響葉酸的吸收。另外,體內維生素B1、B2、B6水平的不均衡,會影響其發揮作用。因此,孕期單純關注葉酸水平是遠遠不夠的。
維生素A和維生素D作為一對“黃金搭檔”,共同促進胎兒骨骼發育。維生素D是骨骼發育的“基石”,而維生素A對骨骼發育起到“助推器”的作用,兩者協同作用,全面保障骨骼發育。而我國是維生素A中度缺乏國家,部分地區更是重度缺乏,因此孕期也應對維生素A水平高度重視。
孕期如何科學補充維生素?
精準檢測是科學補充的前提
杭州和合依托和合診斷集團國內最大的“高效液相色譜、液相串聯質譜檢測服務平臺”,專注于提供專業化、高水平的臨床檢測、臨床科研支持、個體化用藥檢測服務,能對體內維生素水平進行精準的監測。
定期監測是均衡補充的保障
密切關注孕期維生素水平變化,針對孕期維生素需求量變化,定期監測維生素水平,制定個體化補充方案,保障維生素的均衡補充。
|
孕早期日薦攝入量 |
孕中期日薦攝入量 | 孕晚期日薦攝入量 |
維生素A |
700 μg |
770μg |
1300μg |
維生素B3 |
17mg |
17mg |
20mg |
維生素B5 |
6mg |
6mg |
6mg |
維生素B6 |
10mg |
10mg |
10mg |
葉酸 |
600 μg |
600 μg |
550 μg |
維生素C |
100mg |
130 mg |
150mg |
維生素D |
10μg |
10μg |
10μg |
維生素E |
14mg |
14mg |
14mg |
維生素K |
80μg |
80μg |
85μg |
文章為轉載,僅作觀點分享,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權,請及時聯系我們。